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

國王十字的都更之路 Part 1 of 2


文/攝影:楊思勤

原載於:台北都市之聲網站

我對國王十字(King’s Cross)這塊地方有很深的情感。2006年來倫敦唸書的時候,朋友和我拖著兩大箱行李,汗流浹背地從國王十字車站鑽出地面,爬上一段小坡來到宿舍。國王十字這一區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。這裡並沒有大家所說的那麼可怕,搶劫偷盜或是幫派群架偶爾聽聞,但也不至是最糟的區域。漸漸地,在研究倫敦各項更新案例的過程中發現,在自家的門口,我正見證歐洲內城都更史上最龐大的都市變身。
國王十字的都更區域介於國王十字與聖潘卡斯車站之間,即上圖紅色陰影部分。

國王十字的都市更新故事和發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案例一樣,在不同團體(居民,政府,企業,開發商,建築師…等)的利益角力爭奪下發展成為複雜的故事,其中不乏痛苦的轉型,不平的待遇,國家與居民之間的利益衝突。種種取捨、妥協的過程之中,歐洲之星開了進來,國王十字成為英國進入歐陸的門戶。繼中央聖馬丁藝術學之後未來google將會進駐,2000個新住宅將會落成。住、辦、商、學、遊各類型的發展都將在此地出現。

而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呢?十年後的這裡是否能實現規劃者的願景呢?誰是規劃者?誰又該是規劃者呢?


國王十字近期的發展 (照片前方為中央聖馬丁學院,半圓拱形建築為歐洲之星停靠的聖潘卡斯車站)

國王十字位於倫敦市中心偏北,地鐵一環的邊界。 19世紀初期,隨著攝政運河的完工,本區和北方其他工業大城連接起來,成為貨物商品川流不息的重要集散/轉運站。另外,印刷業,漆料業和廢料處理也是本地重要產業。19世紀中期火車站落成,附近的居民多為鐵路工人以及其他工業勞工,住在在鐵路和運河周圍品質低落的房舍中。
1852年完工的國王十字車站 (圖片來源
位於國王十字車站西側的貧民住宅區Agar Town,後來因為租地被轉賣給鐵路公司而遭拆遷。(圖片來源

到了20世紀,戰後的英國經濟慢慢脫離工業結構,國王十字車站週遭的運河以及廠房停止運作後逐漸頹圮。本區失業人口增長,灰頭土臉的工業印象令人避之唯恐不及。

國王十字的轉變,和甫因中風驟然辭世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有割捨不了的關係。她的鐵腕政策撼動英國社會,從國王十字地區的變遷,可以看到整個英國都市改革過程的縮影。

柴契爾上任之前的英國政府,因為歷經三零年代的經濟蕭條以及二戰的摧殘,急需快速重建家園。政府大幅幹預經濟與社會層面,實施福利國家制度,提供全民健保,生活津貼以及國民住宅。 戰後隨即執政的左派勞工黨積極擴大公有事業範圍,將鐵路、煤礦、航空、瓦斯、電力、道路運輸和鋼鐵工業、醫療體系納入國營,公務人員數目遽增。

隨著公共支出和福利的成本持續增加,應用於投資的資金長期受到限制。不充分的投資是經濟發展的隱形殺手,事實上,英國的總體經濟當時已經瀕臨崩潰的局面 (劉坤憶,2003)。

身為新自由主義推崇者的柴契爾夫人在1979年上任後決定重新調整國家的角色,重要內政包括推動自由市場經濟、刪減公家機關的冗官、將企業經營文化導入公部門,以革除其浪費、低效率的積習。另外主導國營事業民營化、允許民眾以超低優惠購買國宅等政策。

去工業化使部分產業沒落,20世紀中期開始,英國各地出現越來越多的廢棄工業用地,首都倫敦也不例外。柴契爾政府大刀闊斧,以減免稅收的企業園區(Enterprise Zones) 吸引企業進駐,成功都更前身為工業重地的金絲雀碼頭(Canary Whalf)成為倫敦的新金融區。 八零年代的倫敦的金融和地產市場前景看好,投資人信心增加,越來越多資金湧入。而辦公大樓,尤其是市中心的辦公空間需求與日遽增。國王十字因此成為開發商眼中最富潛力的區塊之一。

到了80年代後期,英國國鐵(British Rail)被柴契爾政府的要求以私部門之姿,在倫敦市中心車站附近的地塊藉不少建案 (例如Charing Cross, Canon Street, 和Liverpool Street),賺進肥厚利潤。英國國鐵在1987年和開發商Rosehaugh Stanhope合作, 邀請大名鼎鼎的福斯特(Norman Foster)替國王十字車站區域進行了總體規劃。
福斯特在1987年的總體規劃 (圖片來源

然而,在國王十字生活和工作的居民與團體KXRLG (King’s Cross Railway Lands Group)並不歡迎這項商業性質強烈的提案。他們不希望這裡變成另一個被企業殖民的金絲雀碼頭。1992年,在KXRLG 的抗爭之下,以及其他種種因素(見註),英國國鐵的總體規劃被倫敦當地Camden政府否決。當然,並沒有因此活得全面勝利,故事並沒有結束。

1996年,英國鐵路正式私有化,海峽隧道連接鐵路計劃(Channel Tunnel Rail Link)在國會通過,英法海底隧道通車之後,緊鄰國王十字的聖潘卡斯車站確定成為歐洲之星列車的終點站。 新成立的LCR公司(倫敦和歐陸鐵路公司London and Continental Railways)被選中,負責重啓聖潘卡斯車站、建設鐵路連線以及歐洲之星列車在英國的運營。

然而,LCR公司日後販售火車票的利潤根本不及建設的費用。政府補助勢在必行,而政府如何降低補助的費用?答案是土地。英國政府決定給予LCR公司在歐洲之星沿線的地塊開發權(Edwards, 2009)。

註:福斯特事務所在1987年的車站設計中,列車停靠被地下化,不僅對老車站的結構造成威脅,同時北邊的運河也必須繞道。工程費用太高,在90年代初期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,整體車站周圍的土地開發也在反對聲浪中終止。

下篇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